常见的无线充电原理主要有以下几种:
- 电磁感应式:电流通过发射线圈产生磁场,接收线圈处于该磁场中时,因磁通量变化产生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经整流后为设备充电。此方式应用广泛,如手机无线充电。其传输距离短,一般为厘米级别,适用于几瓦到几百瓦的功率。
- 电磁共振式:通过使能量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内的线圈具有相同振动频率,发送端产生的振荡磁场频率与接收端线圈的固有振动频率相同从而在接收端产生共振,实现能量的传播。它理论上能传输大功率,传输距离可达几米,但需设定特定频率保护,对线圈尺寸有要求。
- 无线电波式:采用微波进行电能传输,在电源处安置电磁波发生器,通过发射天线将能量传输至接收天线,再将电磁波信号重新转成电能供设备使用。其传输距离远,但传输功率小,仅适用于小于100毫瓦的小功率电子设备。
- 电场耦合式:通过金属极板构成耦合电容来进行无线能量的传输,不使用线圈进行电磁感应,可直接通过充电座和电器之间形成高频电场。输入端的直流电经过高频逆变等转换为高频、高压交流电作用在耦合极板上,发射极板激发高频电场与接收极板形成互电场,产生位移电流传输电能,最终转换为直流电给负载供电。它适合远距离小微功率充电,能量转换效率低,电磁辐射泄露风险低。